試下改變思維,你可能見到工作的新面貌

試下改變思維,你可能見到工作的新面貌

唔知大家平時會唔會咁諗:每日都抱怨返工辛苦到嘔,但每日都係要仆去返工。用句歌詞總結就係:「活像受罪但是又離不開」。多數人都會定義工作為一定要做但根本唔想做,甚至做完更加唔開心嘅嘢。但返工係咪注定係一件痛苦嘅事呢?

| 可以如何理解自己工作。

耶魯大學的管理學教授Amy Wrzesniewski 整理咗3種對工作唔同嘅理解。

差事job:必須工作,無任何正面意義

我哋當工作係一種手段,用嚟支持工作以外嘅需求,活動或者興趣。一有錢就踢炮唔佬。

職業career:樂於工作,為了更好升遷

我哋對工作有啲理想,但個理想係喺職位、薪水等方面持續有升遷機會。無得升就過主啦。

志業calling:工作即是生活,有重大的意義

呢個其實有幾種譯法,不過多數有一種感召的意思,份工就好似個使命咁。我哋會覺得份工令自己同埋世界更加美好。無論薪金或者工時係點,我哋都樂於其中。

| 每個工作都可以變成志業

成功學大師 Stephen Covey 主張:「每個人都有機會開創自己的成功志業」

志業唔係一個固定嘅職業模板,例如要救幾個人就叫志業。佢係一種主觀感受,講緊你用咩角度理解自己工作嘅內容。

要令工作成為志業,就要持續問自己,例如我做嘅嘢幫我實踐緊咩價值,係咪符合我嘅信念。諗完自己諗埋世界,因爲有時你自己未必肯定自己要咩,咁咪睇下幫到外界啲咩,最後再扣返自己度囉。唔好見攰就停,就唔諗,跟住就話無意義㗎啦。

至於要點樣諗,你有無聽過工作形塑(Job Crafting ) 呢?

| 工作形塑(Job Crafting ) 是什麽

同一份工作,點解多於一種的評價。關鍵其實在於我哋點樣看待自己嘅職務,試下發揮創造力雕塑(craft)自己工作,賦予工作意義。

簡單舉一個醫院清潔人員嘅例子。一般都係覺得掃下地,好無聊。但其實可以唔單止掃地,打掃期間可以關懷下病人、提供多啲有用資訊,關懷下病人同埋家屬嘅感受,清潔人員都可以成為佢住院治療經驗中難忘的一部份。

例子可見,其實都係從三方面著手:任務、互動和認知,改變對工作嘅理解。

任務方面

例子入面,清潔工擴大咗自己任務的範圍,唔只清潔環境,更加係關懷病患,為病患提供額外資訊。而清潔嘅意義更加係為帶給病患更好的住院經驗。呢種思維改變,令工作變得更有意思。

互動方面

清潔工係工作期間增加咗互動對象數量,由以前單丁掃地,變成會同病人同埋家屬傾計,互動頻率從無到有。同其他人建立感情聯繫,可以令清潔工對工作投入更多感情,誘發更多感想,唔再麻木。

認知方面

一般人包括埋清潔工本身可能覺得呢份工極度無聊,缺乏價值。但工作的存在必定有其價值,與其想象自己無價值,不如設想如果世界沒有了自己,沒有了這個工種會點。要將自己看作為整個醫療系統的一環,唔好自我貶低。

最後送大家一句quote。

「有時,不是工作環境讓我們討厭,而是我們選擇用討厭的心態看待自己的工作環境。」—阿飛《開始,期待好日子》

發表留言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