擁有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是祝福嗎?4大危機你要小心

擁有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是祝福嗎?4大危機你要小心

你試過拼圖嗎?職場上的團隊合作就像拼圖,同事互補長短,合力完成項目。雖說每位員工都有貢獻,但老闆們總會尤其重視某員工,認爲他「無可取代」,就像最後一塊的拼圖,是畫面變完整的關鍵之處。



一個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意指其稀有罕見(至少在老闆心中)。他/她可能具有獨特的技能/知識,可能與上司特別投契,可能與公司氛圍特別融洽。

如果各位上司分工時,經常將「XX是唯一選項」「只有XX才能完成」「不能沒有XX的參與」掛在嘴邊,你也許在團隊中也有一位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。

老細上司們可能覺得這是好事,因爲團隊有出色的人才。然而,視某位員工為「無可取代」的心態真的健康嗎?真的有利於團隊發展嗎?

這種心態未必健康,各位老細要注意你們會否忽略了以下幾個危機。

| 視員工為「無可取代」的四大危機

1. 過分理想化

的確,能被老細視爲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多數擁有優異的軟/硬能力,但出色是否等於無可取代呢?出色的人每次參與項目是否必會發揮同樣的水準呢?若老細/上司認定該員工是無可取代,在審視該員工的表現時,老細/上司的主觀印象或會凌駕客觀指標,對數據或會更寬容,就此放行。若老細要求放寬了,更易話為,員工鬆懈也是人之常情,成果質素降低也不意外。萬一,員工的水平并非老細原來期望般優秀,輕易放行,可能引致品質危機。

2. 業務隨時停頓

老細/上司或會過分依賴所謂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。他們一般會被委以重任,既擔任多個項目的把關,又負責籌劃大型項目。有人或認爲能者多勞有何問題,但你想過——萬一該員工放假了,將重心放在家庭了,辭職了,跳槽了,怎麽辦了?難道永遠不讓他踏出公司嗎?這種分工模式猶如將鷄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,籃子掉了,全碎了。一個員工足以影響工作業務發展以及項目成效,顯然不是一種可靠的場面。

3. 談判被「敲竹杠」

早前網上流行「像極了愛情」的潮語,其實上司下屬關係也像愛情。一旦你認爲對方無可取代,是此生最愛,你總會任他予取予求。經濟學家認爲若上司過分重視某員工,可能會被「敲竹杠」(Holdup)。談判合約條件時,你可能允許對方提出的不合理要求,給予的遠高於市價,也可能遠超該員工的實際價值。日常工作時,你也可能給予該員工部分特權,使其地位似乎高於正常員工。

4. 内部關係分化

上司視角與員工視角未必一樣,上司認爲的高價值員工,可能只是同事眼中可惡的討厭鬼。上司若過分優待該員工,即使同事對該員工做事有微言,也不敢反映給上司,情況就像你不會在別人母親面前批評她的女兒長相醜吧。同事不理解那位員工的價值,不甘於公司的差別待遇,不能解決與公司存在的分歧,要麽就辭職,要麽就排擠那位同事,分派結黨。這種氛圍顯然不是健康的企業文化。

最後用回文首的拼圖的例子收結,其實那個例子中存在一個思維誤區,大家想到嗎?就是,爲什麽最後一塊拼圖是畫面變完整的關鍵所在呢?第一,沒有拼圖本質就注定成爲最後一塊拼圖第二,不是最後一塊拼圖令畫面完整,而是所有碎片合一才成就完整的畫面。從來沒有關鍵的最後一塊。「無可取代」的員工亦然。

參考書籍: 傑克.夸爾斯《聽起來都對, 但成本高昂的一句話: 管理者做決定時, 最常掉入的三大陷阱, 該怎麼避免? 部屬用似是而非的話想說服你, 你如何洞悉?》

發表留言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