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老細或者上司每日都要做不同的決策:發現公司薪資制度存在問題,要改嗎?發現Y系統比X系統更快捷,要轉嗎?發現方案的收益不似預期,要及時止損嗎?林林總總的問題需要處理,而往往都會落到兩個常見問題——「真的不再堅持一會兒嗎?」「現在放棄不會可惜嗎?」到底什麽是合理的堅持,什麽才算盲目的固執?
美國十九世紀著名牧師 Henry Ward Beecher 説過:
「堅忍與固執的差別,就是一個來自堅強的意志,一個則是堅決的否定。」
| 你需要問自己三條問題
若想自我診斷到底屬於堅持還是固執,不妨問自己以下3條問題:
1)你對新資訊保持開放還是封閉的態度?
你會主動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嗎?或者新一代的價值觀念嗎?別人如果提出比較新鮮,甚至和你現存觀念有衝突的觀點,你會即刻反駁或者直接無視嗎?你會思考其背景以及思維邏輯嗎?
2)你會考慮過去還是未來?
你會循規蹈矩,跟從前人所行嗎?如果沒有方法缺乏足夠試驗,你會卻步嗎?以前有不少失敗的例子,你會因而覺得事情沒可能嗎?你在意過去的成功事例還是未來的想象?
3)你覺得維持現狀還是改變比較輕鬆?
你會習慣性抵制變革嗎?如果問題未到崩潰一刻,你會傾向減少勞師動衆的改變嗎?你對別人提出的改革感興趣嗎?你討厭花費力氣進行改變嗎?
| 思考過程常見問題
確認偏誤(Confirmation bias)
人的思考習慣幾乎都是:先下判斷,再找吻合觀點的佐證。搜索過程自然而然地看更多與自己立場相符的資訊,順理成章地覺得自己做的決定必定正確。我們難以徹底改變這種思維模式,因爲有觀點才有證據,抑或有證據才有觀點,有如鷄先定蛋先的千古難題,我們不能事後斷言自己屬於哪種模式。我們只能意識並承認自己有可能出現這個問題,盡量掌握更多的資訊,避免過早對人事物進行判斷。
錯估成本
決策考量多數牽涉兩大成本:轉換成本以及沉沒成本。
轉換成本:因轉換方案而產生的一次性花費
沉沒成本:無法收回在上個方案中已使用的資源
我們經常會過分高估這兩類的成本。常見觀念陷阱有:
1. 將即使不改變也會發生的情況納入轉換成本
如果我現在才開始學跳舞,5年後學會時,我已經30歲了。
——拜托,你跳舞還是不跳舞,你在5年後也會變30歲啦。
2. 將過去和未來的成本混爲一談
我騎車騎錯了方向,可以我已經騎了幾個小時,繼續可能找到路口啊。
——拜托,你要做的只需要管到底怎樣讓自己找到目的地,過去騎了多久,根本毫無意義。
| 錯誤地堅持又怎樣?
這就是所謂的一錯再錯,盲目的堅持只會產生更大的成本後果,包括以下兩種:
明顯成本包括金錢、時間、機會自令人頭痛。公司亦不要忘了還可能涉及一些不顯的成本,包括團隊合作效能、企業信譽以及員工士氣。
詳細後果還需視乎情況,但總至於不痛不癢。老細做決策還須判斷清楚自己是否處理有否陷入固執的狀態,多審視立場背後根據,避免作出不當決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