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為而治的Google

無為而治的Google

Google作為全球最佳僱主,連續八年創造出最佳職場環境,原來係以一個無為而治的態度管理五萬多個人才,究竟Google係如何「不管理」員工?

| 1. 高自由度

Google 人力資源總監Laszlo Bock在《Google超級用人學》一書提到,權力與自由互相抵觸,權力容易令一個環境內產生階級觀念,擁有越多權力的人越希望控制底下的人,底層員工越容易會缺乏自主性。只有除去權力和階級的象徵,將權力下放,將決策權交給員工,才可以營造一個高自由度的環境,所有人都可在平等階級上一同貢獻。

公司只保留了四個有實質意義的階級,副總裁、總監、經理以及個別貢獻者。經理以下的人擁有一樣的自由和權力,差別只在於工作範疇和其直屬上司。在高自由度的環境下工作,員工擁有更多自主權,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。因此,Google放棄管理員工的權力後,企業生產力反而上升。更吸引到更多人才在這片自由土地上發揮個人價值。

| 2. 趣味工作環境

Google的辦公室可以說是舉世聞名,辦公室就如娛樂場所,有不同遊戲設施,例如塗鴉牆供員工發揮創意。員工多數在共享空間的沙發自在地工作。前Google CEO Eric Schmidt 在《Google 模式》中提過,辦公室的設計理念來自大學校園,希望有趣活潑的環境能激發員工更多的創意靈感。雖然設計趣味十足,但並不代表公司鼓勵員工只顧玩樂,反而係鼓勵員工寓工作於娛樂,達到快樂工作的理想境界。因此即使沒有管理,員工自然都會投入工作。

另外,Google至2004年起,員工人數已超過2500名,無法每日見面和聊天。當時創辦人九建立了一套關於「Google精神」的調查,希望了解員工是否快樂,更會根據調查結果制定解決方案。2011年時候,Google發現旗下員工未有達到工作生活平衡,所以發起了「Dublin Goes Dark」的活動,支持員工每日準時六點收工,收工後利用空餘時間享受生活。

Google的人事管理上,甚少主動控制和管轄員工。公司一直以人為本,從來不會把員工當作推動公司運作的零件,只聽從指令。反而營造一個鼓勵思考或嘗試的工作環境,所以Google的員工才會多年來都極具創新思維,在變幻莫測的環境下依然繼續進步。

發表留言

Discover more from EMPLOYEE EXPERIENCE INSTITUTE

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.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