瘋狂的打工仔半澤直樹?夠假也夠真!

瘋狂的打工仔半澤直樹?夠假也夠真!

摘要

打工仔也瘋狂!為甚麼要對不公現象忍氣吞聲?
我偏要「以牙還牙,加倍奉還」!

為甚麼《半澤直樹》可以創下收視紀錄?續集依然人氣高企?
因為它成功將打工仔們壓抑的心聲宣洩出來,
敢做你我不敢在現實做的行為!
上司卸責、派系勾結、壁上觀戰通通給我滾!

※編按:內文含劇透

睽違7年,曾創下日劇最高收視的《半澤直樹》續集終於開播。受疫情影響導致拍攝進度落後,劇集被逼延檔以及一度停播。幸而新作收視依然高企,但劇集尚未告終,這次先來回顧《半澤直樹》一作到底為何能讓一眾打工仔直呼過癮!

劇集的核心觀眾群本來只鎖定30歲左右的男性上班族,但開播後卻意外地激起極大迴響,創下收視紀錄,在亞洲地區也掀起網上熱烈討論,熱度多年未減,角色對白多次被改成meme (梗圖)。

為甚麼《半澤直樹》可以掀起那麼高的熱度?一部講述日本銀行生態的劇集到底有何吸引之處?因為它成功將打工仔們壓抑的心聲宣洩出來,敢做你我不敢在現實做的行為!

劇情設計反轉再反轉,結局意料之外、情理之中,既貼合現實的環境,也保留理型的元素,讓觀眾覺得不至於悖離現實,同時被主角的非常人的意志所感染——夠真也夠假!

| 真實的職場黑暗面

半澤直樹直接地展現了日本銀行業的人事以及體系制度問題,有些問題或限於日本當地,有些則是香港等鄰近地區的同樣寫照。筆者整理了主要四點劇中揭示的病態職場文化。

1. 階級文化根深蒂固

「下屬的功勞是上司的功績,上司的錯誤是下屬的責任。」也是劇中相當經典的金句。為甚麼下屬會對上司處處忍讓,接受無理加班剝削,卻不一走了之?你需要先了解日本的僱用制度,《半澤直樹》的背景是日本泡沫經濟時期,終身雇用制度開始崩壞,但未徹底消失。終身雇用制如字面意思:只要無大錯,一輩子受雇保障。配合年功序列工資制,工資按年資遞升。企業一般每年四月從大學生中錄用新職工,鮮少中途錄用職工。若犯錯或無升遷資格,則會面臨「出向」,派遣至發展較差的子公司,基本上再無發展機會。工作機會難得,人人自想保存飯碗。 不過日本大多企業已無能應付終身雇用制,已經開始換成「績效績資制」也多了年輕人考慮跳槽。

2. 派系林立勾黨結派

劇中東京中央銀行由產業中央銀行和東京第一銀行合併,「舊東京第一」與「舊產業中央」兩個派系一直存有鬥爭。常務董事大和田曉包庇淺野部長也在於想扶持產業派系的人士上位,鞏固己方勢力。派系鬥爭引申勾結營私以及人事調動反覆的問題:淺野分行行長為上位,刻意通過爛帳,以追最佳分行殊榮,將責任卸落下屬;大和田曉勾結飯店專務為求令銀行陷入危機,逼行長引咎退位。

3. 惡意打壓精神霸凌

劇中半澤直樹的好友近藤出任課長代理期間,受上司長期威嚇以及惡意打壓,最後換上壓力性精神分裂。所謂職場霸凌指通過濫用權力以及不公對待,持續冒犯、羞辱或孤立他人,導致事主感到受挫,自信低落,漸漸演變成壓力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,包括焦慮以及抑鬱等。

| 虛假的理想化身?

若只描述職場陰暗面,雖然真實或未免過於沉重,未能吸引大批觀眾追看。《半澤直樹》的設定正在於希望以及逆襲——看看半澤直樹如何在危機重重,人事紛雜的環境中殺出血路。半澤直樹宛如一眾打工仔理想化身,憑藉超強的意志以及洞察力,直接打臉一眾惡上司,大吐怨氣。但一眾打工仔亦清楚現實裡採用半澤直樹的行徑大抵會很快退場。所以主角扮演者堺雅人直言:

「不要學習半澤直樹,不然馬上會被開除。」

| 逆襲夠過癮

《半澤直樹》中主角一開始就迎來了超爛難題:5億日元的爛債收不回,分行行長打通總部人脈要將責任按死在他身上,聽證會在即卻找不到債仔。後來還發現是分行行長聯合鋼鐵廠廠長騙貸,更加大鑊。一般人面對這類十面埋伏的難題,應該是忙於如何打通人脈,務求令懲罰減至最輕,或者有怒不敢言,壓力逼近爆煲。但半澤直樹卻偏不甘罷休,不願成為替罪羔羊,最後成功解決難題。

| 到底是報復還是追求正義

若故事只是單純復仇,所有問題都是依靠主角光環而解決成功。半澤直樹未必能成為長期熱門討論話題。半澤直樹的形象特別在於其亦正亦邪,和看似大逆不道的態度。

「以牙還牙,加倍奉還;不只加倍,是十倍奉還」這句話在部分人眼中看似戾氣太重。畢竟社會多數提倡自保,很多人也會把「反正現實就是這樣,改變不了的啦」掛在口邊,不要改變,不要搞大件事,妥協認命似乎就是唯一出路。但半澤直樹偏要和敵人鬥一個魚死網破,譬如劇集最後要求大和田下跪,幾乎不留情面。

但說他是一個嫉惡如仇,追求純粹正義的角色顯然不對。他其實亦正亦邪。「正」的地方是,他本著自己所相信的正義,希望銀行能真正幫助有需要的企業,而不是一個謀取私利的場所,改變晴天借傘,雨天收傘的體制。因此,願意為那些小企業四處奔走。「邪」的地方是,他為自保也會利用。

為求達到目的,他不惜利用各種旁門左道,例如恐嚇、威脅、偷藏證據,躲避金融廳的監察。

你又怎麼看待這種價值觀呢?

| 結局:現實的悲歌抑或理型的保護

半澤直樹的結局再有反轉,不過屬於意料以外,情理之中的設計。最後半澤直樹揭發了大和田曉的陰謀,正當大家都以為他能在總部連升兩職時,他卻被中野行長告知要調離總部,到東京中央證券做部長,明升暗降。而大和田曉只被貶為一般董事,名義上仍存於核心圈。 大家如何詮釋以及理解中野行長的決定,決定了結局到底是現實主義還是理想主義的獲勝。有人形容中野行長為狡猾的體制守護者,借半澤直樹之手處理圖謀上位的異心者,事成後留住大和田,為了穩定反對派,避免有新領袖冒出;外放半澤直樹,既為平息反對派怨氣,也為消除不服權威的隱形炸彈。根本無意改變體制問題。 有人亦將中野行長的行為解讀為善意的保護。為了讓半澤直樹遠離銀行內部的傾軋鬥爭和金融廳的針對,順便認識更廣闊世界以進行更有效的改革,而選擇調走半澤直樹。 半澤直樹的妻子花最後得知「出向」消息,也是鼓勵老公可以了解更多銀行的體制。筆者想,編劇應該想導向正向的一面吧。

發表留言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