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
老闆美化榨壓,幻想迷惑你心智
上司惡意打壓,精神霸凌超壓抑
派系勾心鬥角,下屬求不被犧牲
體制死板僵硬,人人麻木不自知
人人事不關己,出頭份子成異類
如果你有遇到以上情況
別猶豫了,你就是陷入了職場PUA
想東想西不如先想想如何自救!
4D3A方法教你擺脫上司精神綁架
| 甚麼是職場PUA?
PUA即是Pick-up Artist(PUA),常見於兩性關係,多指一方進行情感操控,以此獲得個人成就感。近年有人開始將屈辱管理手段形容為職場版PUA。
簡而言之,就是上司/同事用手段持續打壓你,使你失去自信以及判斷力,
最後甘心被控制,接受不合理的待遇。常見流程如下:
1. 洗腦吹捧:不斷捧高你的價值,將標準線不斷拉高
2. 不斷打擊:以期望為標準線,不斷批評你不如期望
3. 交予重擔:塞過量工作,美其名要你把握機會發揮
4. 要你感恩:所有安排都是為你好,不該有負面情緒
通過以上手段,將你不斷拉扯於期待以及失望之間,久而久之上司的評價成為一種精神綁架。你會不斷回想對方的言行,然後陷入自我思想掙扎。
「老闆說關心工資太膚淺,是我不夠前瞻性嗎,有機會多難得啊!」
「上司特意給我機會,犧牲休息時間很正常啊,為甚麼我不夠決心?」
「我這麼差,離開了公司就生存不了。上司不解僱我,應該要感恩了吧」
| 如何應對職場PUA?
上篇【瘋狂的打工仔半澤直樹?夠假也夠真!】中主角的以牙還牙手段或者太過激烈,未必得到大家同感,始終敢在現實直接槓上上司的人少之又少。這次,筆者參考《別讓混蛋老闆綁架你》,為大家整理了4D3A法則,協助大家慢慢擺脫職場PUA。關鍵在於,你必須先擺脫「不自知」的狀態!
清楚認知你的狀態,重拾個人主導權!
| 甚麼是4D步驟?
4D流程包括:察覺(Detect)、脫離(Detach) 、切割(Depersonalize)以及處理(Deal)
1. 察覺(Detect)
這步關鍵是認清與上司/老闆的關係以及自己狀態,以下整理了常見的職場8個上司下屬的關係狀態,次序依良好至惡劣排列。如果開始進入後期,代表你們之間關係已出現嚴重問題,須進行下一步行動。
「蜜月期」
在此階段,每個人都會表現最好的一面,加上對新開始的期望,任何行為都似乎被合理化。
「內心警報期」
在此階段,上司/老闆的言行似乎出現改變,令你開始有不安感,甚至開始迴避與上司的互動。
「加倍努力期」
在此階段,你會更努力表現,希望令上司回復起先和善的狀態。
「失望期」
在此階段,你發覺上司/老闆與預期不一致,發掘對方更多缺點,開始對其產生牴觸情緒。
「演練改正期」
在此階段,你想找出關係惡劣的成因,不斷回想每一次的互動,反覆挑錯並作修正,開始自我否定。
「憤怒指責期」
在此階段,你因為上司言行感到憤怒以及受傷,想反擊甚至報復對方。
「痛苦具體化期」
在此階段,心理痛苦演變成生理病痛,每次工作都似乎要耗費你的精力,身心俱疲。
「絕望期」
在此階段,你覺得自己受困於與上司/老闆的不良關係中,身心狀態極度不良,甚至開始疏遠家人與朋友。
2. 脫離(Detach):
基本進入了這個步驟,意味著與上司的關係影響了你的身心狀態,你需要想辦法離開這段關係狀態。筆者建議可以從三步做起。
與上司適當拉開距離
減少回應公事以外的要求,切斷不必要的接觸。不要理會上司對公事以外的評點或者干預,那只會令你精神疲勞。
接受你未必能改變上司/老闆的觀念
接受事實是為了肯定問題的確存在:你的確與上司不合拍。不要再陷入自我懷疑,思慮到底是自己想太多還是現況有問題了。肯定問題存在,才有可能釋懷。
關注於修復自己的情感與自信
請不再將個人價值以及自信建基於上司的態度,重拾主導權,為自己充電。筆者推薦以下活動,幫助大家恢復精力。

3. 切割(Depersonalize)
你需要搞清楚一個事實:老闆言行不能直接表示你有問題。他之所以表現惡劣不一定在於你表現如何,可能是他本人的性格所致。減少放大自己的影響力,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扣在自己頭上。
上司表現莫名其妙,那是他失職
如果上司/老闆有任何無法理解的言行,問題都不在於你。上司應主動改善團隊合作狀態,若他無法令下屬自在地工作,反而令其陷入混亂,就是上司失職。
指責行先是職場爛文化
不少上司總喜歡將不良合作關係扣在下屬身上,但如果上司不檢討自己行為,會否產生下屬恐懼,又或者無視下屬意願,不進行任何調整。單靠下屬表現,根本無力經營有效的主僱關係。
4. 處理(Deal)
每個人有不同的經歷以及性格,因而對上司下屬關係有不同的期望。而上司下屬關係像是配對遊戲,只有是否匹配,但沒有放諸四海皆通的絕對的板。筆者只可以建議當中思考流程,協助大家建立適切的相處機制。
| 3A 流程是甚麼?
到底要如何建立適合自己的職場相處機制,可嘗試跟從3A 思考流程。將自己的期望需求寫出來,分析現況,你才知道哪些是你不可以忍讓的底線,還有不良上司下屬關係的癥結在哪兒。
調整期望(Adjusting)
想想希望能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,可以根據上司特質進行調整。
解決需求(Addressing)
你內心強烈的渴望,一定要被滿足,否則會嚴重影響工作積極度。
減輕恐懼(Alleviating)
甚麼行為會觸發你哪種恐懼,會阻礙你的工作表現,可免則免。
了解自己的需求,設立個人底線
有人說過,其實沒有差的員工,只有不懂用人的上司。無法發揮下屬的優勢,甚至留不住下屬共患難。只靠下屬調整心態並不足以維持有效的主顧關係,上司也要調整心態,承擔協調團隊合作的職責,才能帶領團隊生產更好的成果。